时光若刻,白驹过隙。经历了8天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收获满满,满载着知识与对学术的热情而归,而这次佐治亚理工之行也逐渐走向了尾声。
8月1日,9位同学基于自己这一周内的所学内容,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一个约15分钟的英文报告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同学们为最后的展示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到报告前一天晚上的凌晨,许多同学的房间依旧灯火通明,通宵达旦。
他们的报告主题涉及气候变化、水处理方法、纳米材料、空气污染等诸多领域,报告的题目分别为:
(1)徐晔楠: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2)陈翔:Response of El Niñ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o Greenhouse Warming
(3)刘晓瑞:Peracetic Acid (PAA) Disinfection: Inactivation of Microbial Indicator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Water Treatment
(4)井泽华: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of Iron-Based Nanomaterials
(5)张丹丹:The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Toxicity
(6)柯彦楚:The Tes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Oxidative Potential (OP)
(7)史云岫: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NA Damage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8)吴雅珍: The Extra Complexity That China's Coal Combustion Has Brought into Air Pollution Issue
(9)叶方舒:Land Use Regression as Method to Model Air Pollution
报告之前,郑玫老师请到了来自GeorgiaTech EAS学院的RobBlack教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EAS学院的博士生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同学们对EAS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严格的Comprehensiveexam (综合考试)要求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Rob的讲座提醒同学们,在博士生阶段,扎实的基础知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RobBlack教授的介绍结束之后,同学们的结业报告正式开始,以下为报告的简要介绍:
(1)徐晔楠: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Method
Kim Cobb教授之前为同学们做过一个关于利用珊瑚礁重建古气候并研究气候变化的学术讲座,该报告针对Kim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构建年龄深度模型(age-depth model)”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主要包括14C的衰变和形成过程、利用14C含量测定样本年代的原理等。接着,报告指出了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单调模型的不适应性和测定成本高昂等,并简单介绍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Bacon模型;最后,报告介绍了冰芯、树叶、硅藻、有孔虫壳等多个用于古气候重建的指标(proxy)和它们包含的古气候信息,并认为利用多指标共同重建古气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确保重建结果的正确性。
图1. 徐晔楠: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Method
(2)陈翔:Response of El Niñ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o Greenhouse Warming
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预测未来ENSO的变化趋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Kim Cobb教授之前在她的报告中提到,上个世纪的ENSOvariance相比起工业化之前已经明显增强,但她的研究较少涉及ENSO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因此,陈翔的报告在Kim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候变化对ENSO variability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的报告主要参考了Seon Tae Kim发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文章(Kim et al.,2014)。研究运用了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中的22个模型,利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观测数据和IPCC5中的未来RCP8.5情景,模拟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ENSO SST variability(ESv)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观测数据,ESv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且在过去几十年中ESv已经明显增强。另外,由模型结果,未来ESv将在2040年达峰,随后到2100年总体将呈下降趋势,并伴有一定的波动。这一研究结果挑战了人们传统认为ENSO variability将单调上升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2. 陈翔:Response of El Niñ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o Greenhouse Warming
(3)刘晓瑞:Peracetic Acid (PAA) Disinfection: Inactivation of Microbial Indicator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Water Treatment
氯消毒是一种很普遍的给水处理方式,但是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作用。前几天刘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提到,美国正逐步推广过氧乙酸消毒,并且已经开始应用到新鲜蔬果消毒方面。刘晓瑞同学对此很感兴趣,因此决定进一步学习了解其原理及应用。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过氧乙酸作为消毒剂有很多优势,相对低的剂量就可以达到相对好的消毒效果,此外,还有低毒性、无消毒副产物等优点。通过查阅文献,她找到了三种PAA的新兴技术:①MnO2/G/TNTs材料与PAA结合,可促进PAA产生自由基,从而提高消毒效果;②将Ag离子加入PAA中;③ UV(紫外线消毒)与PAA联用。可见过氧乙酸消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3. 刘晓瑞:Peracetic Acid (PAA) Disinfection: Inactivation of Microbial Indicators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Water Treatment
(4)井泽华: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of Iron-Based Nanomaterials
目前,我国水资源环境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水污染现象严重,其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问题尤其突出。而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环境污染净化和环境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刘文老师关于钛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演讲的启发下,井泽华进一步思考:其他元素纳米材料是否也有类似的功能、不同元素的不同性质又会有什么样特殊的应用?并以此展开研究。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铁纳米材料会有什么样的应用?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到含有铁原子的众多纳米材料中,零价铁(Zero-valent iron)、FE3O4,γ-Fe2O3有磁性。磁性使得物理分离成为可能,高效而方便,但同时强磁性与范德华力使纳米颗粒趋向于团聚沉降,从而产生副反应并降低效率。对此可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加以改进。
在环境中,铁纳米材料同样有吸附作用以去除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和光催化作用。吸附作用机理中也有磁力筛选,且磁性可用于萃取后的分离;光催化作用中,可见光下铁纳米材料有吸收,降低反应条件要求。另外,由于铁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将其作为固定化载体应用于微生物的固定化技术,得到更稳定性的吸附材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铁纳米材料,拥有高效、便宜、活性较高等优势。未来发展还需要考虑结合生物技术,并对其环境毒性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图4. 井泽华: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of Iron-Based Nanomaterials
(5)张丹丹:The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Toxicity
由于纳米材料应用广泛,人类对纳米材料的暴露迅速增加,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引起广泛关注,她的报告基于此前刘文老师讲座中的TiO2纳米材料探究其生物毒性。纳米颗粒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处于纳米尺度,因此希望探究粒径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生物毒性的影响。报告里探究了四种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粒径、颗粒形状、晶体结构和修饰涂层,对于纳米材料毒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粒径减小,TiO2的生物毒性有增加的趋势;纳米材料的形状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或清除作用,从而影响颗粒的毒性;相比于TiO2-rutile的晶型,TiO2-anatase的晶型在光照条件下活性更高,生物毒性也更高;表面涂层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可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怎样通过环境友好的形式实现纳米材料特定功能仍需要表面涂层等技术方面的研究。
图5.张丹丹:The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Toxicity
(6)柯彦楚:The Tes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Oxidative Potential (OP)
之前Sally的博士生Wing关于颗粒物的氧化能力的报告让柯彦楚非常感兴趣,而且实验室参观中的半自动DTT测量系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她选择对OP的测量方法和应用进一步进行了解。DTT测量系统究竟是怎样工作的?有什么实际的应用呢?她对这些问题非常好奇,所以通过文献调研和各种方法的比较归纳,着重介绍DTT自动测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她报告的内容围绕什么是OP,为什么要研究OP,怎样定量化的测量OP,最后是测量OP有什么应用展开。总的说来,OP的测量系统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被应用在水溶性物质的氧化能力测试上,通过DTT等方法联系颗粒物的源、成分和健康效应。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颗粒物的具体成分如何对健康产生影响以及具体的健康效应,让测量OP的方法更加自动化等等。
图6. 柯彦楚:The Test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OP
(7)史云岫: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NA Damage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史云岫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由PM(颗粒物)导致氧化应激的机制,介绍了颗粒物对氧化性DNA损伤的危害的评估方法,并对与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做了评价。
PM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关。而颗粒物进入人体后,通过oxidative stress和(氧化应激)和inflammation(发炎)等途径,导致DNA氧化损伤,这是癌症的导因之一。因此,研究PM污染对DNA损伤的危害至关重要。
史云岫指出,评价PM污染对DNA损伤的危害评价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Wing Tuet在讲座中介绍的方法,通过还原性有机化合物DTT和AA表征PM的Oxidative Potential(氧化潜势)。第二种方法是利用Biomarker(生物标志物)评价DNA损伤的程度,再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PM和DNA损伤的相关性。史云岫认为,前一种方法的实质为测定PM产生的ROS,虽能反映PM的氧化能力,但难以准确体现PM对的DNA的损害。后一种方法能直接反映机体DNA受损的程度,是评价PM对氧化性DNA损伤的危害更好的方法。最后,史云岫简要介绍了一些测定DNA损伤常用的Biomarker以及测定方法实例。
图7.史云岫: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NA Damage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8)吴雅珍:The Extra Complexity That China's Coal Combustion Has Brought into Air Pollution Issue
吴雅珍由田地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能源与技术革命对国家环境质量的影响”,联想到中国当前能源结构的调整变革,于是选择了这一报告题目。她想研究的问题是:中国煤炭消费的现状怎样?燃煤带来了哪些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以及相关源解析工作又有哪些影响?通过查阅统计资料,她了解到燃煤仍是中国目前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中国目前每年消耗大量煤炭(达40亿吨),接近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一半。进一步文献调研的结果指出,燃煤是BC、NOx、SO2、Pb、Brown Carbon等多种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源解析结果指出燃煤是中国多个城市PM2.5的最主要来源,更是区域污染甚至西太平洋等地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同时,中国使用的煤种多、散煤燃烧量大,这进一步导致煤炭使用管理成本大、源清单难获取的问题,增添了煤炭燃烧所致的空气污染的复杂性。提问环节,郑玫老师和邹宇飞就“煤种复杂、散煤治理难”的现状提出了相应问题,吴雅珍同学则结合散煤的特点、中国能源市场的总体情况和北京市最新出台的《清洁取暖工作方案》等“冬病夏治”政策进行了回答,认为在雾霾防治中散煤治理是关键之一,而目前政府出台的相关举措表明了其重视程度、成效亦已初显。
图8. 吴雅珍:The Extra Complexity That China's Coal Combustion Has Brought into Air Pollution Issue
(9)叶方舒:Land Use Regression as Method to Model Air Pollution
叶方舒的报告主题来自于Ted Russel教授所讲授的空气质量模型,她对其中的Land Use Regression (LUR)模型比较感兴趣。她的报告中利用了文献计量的方法,看出该模型在中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是其在欧美的广泛应用使得该模型成为模拟城市尺度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异最主要、最体系化的方法之一。她的报告主要关注点在于该模型的构建步骤以及检验步骤。在选完模型的自变量后,需要通过前向算法与后向算法来筛选出显著的自变量,前向算法从一元线性回归入手,使用逐步回归方程中添加变量,而后向算法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依次剔除变量。LUR模型的因变量大多为污染物监测浓度或者对数化的浓度。至此,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LUR模型。模型的检验通常有三种,留一检验,K折交叉验证与HV(Holdout Validation)检验。最后,结合文献与自己的思考,总结了该模型的优缺点。
图9. 叶方舒:Land Use Regression as Method to Model Air Pollution
报告过程中,郑玫老师、Deng Yi老师、刘文老师对报告中的内容提出了许多问题,报告的同学们也一一作答。报告结束后,郑玫老师对大家的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这次佐治亚之行进行了简要总结。郑老师用两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大家未来的希冀:一是“Excellence”,她希望同学们未来能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做到最好;另一个词是“Relevance”,作为一名环境人,我们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研究更多的应用到实际中或者和政策结合起来。
下午3点,北大师生在ES&T大楼的大厅举办了Closing Ceremony,邀请了Georgia Tech的教授们与北大校友共同参与,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我们有幸请到了Greg Huey教授、Ted Russell教授、Rodney Weber教授、胡泳涛老师、Deng Yi老师、Dana Hartley老师等参加这次结业典礼。同学们一起合唱了《燕园情》与《让我们荡起双桨》来表达我们对所有人由衷的感谢。
图10. 同学们在结业典礼上与Georgia Tech的教授和北大校友亲切交谈
Closing ceremony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悄然落幕,我们的旅途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佐治亚之行十分短暂,但是这些天我们经历的一些东西可能会让我们铭记终身。再回首,9位同学们对于这次旅途感慨万千:
当项目真正进入收官、迈向尾声,才发现自己确实难说再见。一周有余的学习与体验,我感受到这里自由而多元的校园生活、勤奋而踏实的学术气氛,记住了因为善良热情单纯而总是这么年轻的Sally老师、外表严肃但内心温和的Ted老师,感动于Natasha等老师的友好帮助和校友们师兄师姐们的陪伴指导,也感觉到自己眼界与胸怀的开阔……这是一段充满美好回忆的快乐时光。
衷心感谢我们环境学院提供的项目机会和促成项目的各位老师,让我们有机会切身感受国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感谢郑玫老师每一天楷模般的言传身教、对各项事务的周到处理和对大家亲人一样的关怀,让我们学习到“严谨应该是一种态度”;感谢王荣婧老师的一路陪伴与细致的考虑和安排,感谢EAS系及其各位教授、老师,还有各位学术出色待人诚恳的热情的校友们——没有你们的无私付出,我们怎可能收获这样充实精彩有意义的旅程。
佳境渐至,已是别时;同聚于此,实乃幸事。
莫笑青衫见识薄;同袍相伴,共探学术路。
莫道前途难与苦;滴水常落,亦能洞石穿。
学无竞时,愿热情永随;
聚有离时,愿分秒惺惜!
——吴雅珍
在GT的8天很快就过去了。在这8天里,我们很荣幸能请到那么多著名的教授为我们讲授他们的研究领域的内容,在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研究热情所感染;我们也很感激校友们的陪伴和帮助,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对于尚处于迷茫期的我们给予了很重要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在GT的行程充实而快乐,这次暑期交流课程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
——徐晔楠
这次GT之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教授传递给我们的热情,对科研的热爱。不管是Kim Cobb教授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还是Sally教授在说起她热爱的研究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都让我觉得非常感动。总之,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一次的暑期交流,在此对教授们以及陪伴我们一路的郑老师与王老师说声由衷的感谢。
——叶方舒
在GT的几天交流学习中,听了各不同主题的讲座,接触到了这里不同的老师与学生,对PhD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了解到了这里相关研究的专业知识,也去感受这里不同的国内的授课与学习方式,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充满活力的Sally,尽管工作繁忙,却永远将激情与热爱展现给我们,并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我们去思考与选择。Kim Cobb 带给我们短而精彩的演讲,让我们了解到20年如一日对自己工作热爱与追逐的她。热爱让人面对一切冗杂与困难的事情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很多,不只是一台仪器原理是什么,而是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态度。GT之旅,收获颇丰。感谢各老师与校友百忙之中依然抽出时间与我们交流,给我们一段难忘的经历。
——井泽华
这次GT之行让我了解国外研究环境问题的方式和授课方式。我认为GT的老师都非常热情而且关爱学生,工作非常刻苦而且非常热爱他们的研究。这里的科学研究非常前沿,而且与生活和政策的联系更加紧密。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丰富了我对美国生活的认识,我也得到了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宝贵经验。与老师们的交流,我得到关于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具备的条件,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非常重要,成绩和英语能力只是基本的条件。在郑玫老师严谨认真态度的影响下,我懂得要对自己的工作(推送和展示)负责并且追求卓越。这次暑期GT交流,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一种追求卓越(excellent)和联系现实(relevance)的态度。
——柯彦楚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想,大概会是Work hard and follow your heart. 在Georgia Tech的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是Sally老师活力充沛的讲述自己的研究。Georgia Tech每位教授对自己研究事业的沉迷真的非常有感染力,沉醉且充实的工作与生活大概也是我心中的理想图景。
——张丹丹
十天以来,我们一起上课、参观实验室、和学长学姐老师们聊天,体验了国外上课的感觉,了解到了真正做科研的探索与过程,也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Sally与Kim老师,对她们而言,科研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极其享受科研的探索过程,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付出努力。感谢各位老师在假期抽出时间给我们上课、感谢各位学长学姐对我们的推心置腹的建议、感谢Natasha每天为我们准备点心、感谢郑玫老师与王荣婧老师为这次活动所做出的努力……这次学术之旅,每天安排的非常充实,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刘晓瑞
在佐治亚8日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每天的讲座、讨论和报告培养了我的学习和表达能力;佐治亚理工认真严谨的老师学长们的交流让我见识了学术领军人物的风采,给了我效仿的模范和前进的目标;这八天美国南方城市的生活体验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增加了我的文化认知。衷心感谢所有老师与学长学姐们的指导与陪伴,感谢所有让佐治亚之旅成行的朋友们的辛勤努力。今日一别,有缘再见!
——史云岫
不知不觉中,佐治亚之行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想到离别,心里竟有些不舍。回顾这8天的行程,虽然短暂,却非常充实;有些辛苦,但收获满满。“Work hard is the only secretto succeed.”“Doing research or going to industry are all good choices only if you really like it.Don’t follow others. Just follow your heart.”当学术大牛们、校友们为我们答疑解惑时,他们都毫无保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努力为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特别感谢他们的付出与帮助。
最后,特别要感谢带队的郑玫老师为我们的付出,在Georgia Tech的时候郑老师付出了很多精力为我们联系到了各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的非常紧凑、充实,以至于我们短短一周内的收获甚至比平时半个月都多。我们写的每一篇推送老师都要亲自和我们讨论、修改两三次才会最终推出来,为此老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品性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我们对郑老师有种发自内心的感激。
——陈翔
八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交流至此圆满结束,在这八天中,同学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校友的热心陪伴下,参与了形式丰富的课程内容,如:听取学术报告、参观实验室、校友沙龙和外场考察等,同学们在课程结束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了汇报总结。这次交流访问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同学们对环境学科尤其是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认识,了解到了国外环境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对一些同学的未来发展有了很大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同时,佐治亚理工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亚特兰大优美的自然景色以及美国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在结课典礼的欢声笑语中,857直播体育赴佐治亚理工大学交流课程圆满结束。
最后,我们想感谢所有为这个项目付出过心血的老师、校友和工作人员们,正是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这个项目才得以圆满结束。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出国访问的机会,尤其是王奇老师、朱彤老师对于项目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得以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感受国外的学习氛围与生活方式,了解环境学科的发展前沿;感谢佐治亚理工学院EAS系(School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CEE系(Civil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为我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各位著名学者的讲座,让我们在短短十天的时间内对大气科学的前沿领域有了充分了解,学有所获。
另外,尤其要感谢郑玫老师的带队指导和悉心照顾,老师无微不至的照料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而老师对待学术的严谨认真和追求卓越的态度是我们是再好不过的榜样;感谢王荣婧老师的一路的陪伴和帮助,将我们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感谢EAS系Sally老师的热情欢迎和周全细致的安排,感谢Greg Huey、Ted Russell、Kim Cobb等教授以及北大校友、EAS、CEE研究生同学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感谢Natasha在行程安排上的诸多帮助,还要感谢热情的校友师兄师姐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指点迷津、甚至还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专程前来接送我们游览亚特兰大……有太多太多的感谢,有太多太多的不舍,简单的文字无法道尽我们的感激,千言万语化作了心底的感动,是你们每一个人的帮助让我们的旅程如此丰富多彩、如此令人难以忘怀。于平淡中惊艳了岁月,照亮了我们每个人脚下的路。
图11. 参与项生目的环院师与Georgia Tech教授、北大校友合影
致谢:
Lecture 1Ted Russell老师
Lecture 2 Sally Ng老师
Lecture 3 WingTuet师姐
Lecture 4 邹宇飞师兄
Lecture 5谢兴老师
Lecture 6 刘文老师
Lecture 7 KimCobb老师
Lecture 8 GregHuey老师
Lecture 9 田地老师 HenianZhang老师
Lecture 10 RobertBlack老师
LabTour 1 黄道师姐
LabTour 2 石天宇师兄
LabTour 3 张倩师姐
LabTour 4方婷师姐,郭洪宇师兄
LabTour 5 李婉宁师姐,刘文老师
FieldTripTakeyu Joo师兄,GamzeEris师姐,MasayukiTakeuchi师兄,MichaelWalker师兄,Julian McAdams师兄
另外还要感谢胡泳涛、DENG Yi等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座谈交流,感谢李建峰、张傲星、Yunle Chen、秦墨梅等学长学姐的课外指导与陪伴。Georgia Tech,我们明年再见!
撰写:陈翔 徐晔楠 吴雅珍 叶方舒 史云岫 刘晓瑞 井泽华 柯彦楚 张丹丹
编辑:陈翔 徐晔楠
其他链接:857直播体育环境学科暑期赴美学术交流动态
第一天:http://mp.weixin.qq.com/s/DXU2Fz230Eu4Tp_Jh3HdLQ
第二天:http://mp.weixin.qq.com/s/qrNhWRJB9BLE7Ftj0IqzqQ
第三天:http://mp.weixin.qq.com/s/c3PB10wOo0TccK_dk53E-Q
第四天:http://mp.weixin.qq.com/s/qJWXcLM2wEn2Ec-lzDpJRg
第七天:http://mp.weixin.qq.com/s/68WulHahkKk6bP-WDShQNA